前言
全面思考是一种深度认知与思考的能力,它要求我们超越表面现象,能够系统的、多角度的审视问题,最大化认知视角、信息维度,避免陷入单一视角或直觉判断的陷阱。
让我们能够更明智的做出判断和决策。
要想对一个问题进行全面思考,有哪些需要遵循的原则呢?
全面思考遵循的一些原则
第一:系统性原则
将一个问题视为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元素组成的整体(系统),而非孤立的事件。
关注元素之间的联系、相互作用和反馈。理解系统的结构如何决定其行为。
问题往往只是系统的一部分,解决方案不能只看局部,要考虑系统动态。
第二:多维度视角
主动寻求并理解不同利益相关者(用户、客户、员工、竞争对手、环境、时间等)的观点和诉求。
尝试从不同的学科/领域(技术、社会、心理、经济、环境、营销、商业等)的视角来审视问题、思考问题
每一个学科领域里又有不同的流派、理论、方法论,这些也都是看问题的不同视角
第三:批判性质疑原则
批判性质疑假设: 识别并挑战自己和他人的前提假设。大胆有理有据的挑战权威观点。
评估证据: 信息的来源是否可靠?数据是否充分?论证是否严密?
承认认知局限性:任何人的认知其实都是有局限性的。
对立思考:有意寻找反例和反对意见,避免确认偏差。
第四:动态发展原则
事物的发展是不断变化的,动态发展变化。
考虑趋势、不确定性、概率性、未来可能性。
周期性,比如经济发展周期、房地产发展周期、技术应用发展周期等等周期。
第五:长期与全局视野原则
时间维度:考虑短期、中期、长期的影响和后果,以及优先级。(比如制定目标 5-3-1 方法: 看 5 年-看到 5 年后的发展,想 3 年 - 思考 3 年的目标和实现路径,干 1 年 - 付出行动踏实干 1 年)
空间维度:问题对局部、整体乃至更大范围的影响
二阶效应:不仅要看直接后果,更要预见间接的、连锁反应的后果(“解决了这个问题,可能会引发什么新问题?”)。
第六:目标导向原则
始终明确思考最终的目的是什么?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公司愿景、使命、价值观很重要)
所有的思考要服务于最终目标
对一个问题的思考有了一些基本原则,那么有哪些好用的方法来思考呢,也就是思考的工具箱。
全面思考的方法(工具箱)
问题全面思考的一些方法(工具箱)
5W2H 分析方法:
5W2H法:
What (何事): 问题/事件/目标是什么?
Why (何因): 为什么发生?目的是什么?
Who (何人): 涉及谁?影响谁?由谁负责?
When (何时): 何时发生?时间节点/期限?
Where (何地): 在哪里发生?地点/范围?
How (如何): 如何发生?如何解决?流程/方法?
How Much (何度/多少): 成本/资源/程度/数量?
5W2H法 确保覆盖问题的基础信息面。
MECE 原则
尽量把问题拆分成相互独立、完全覆盖的子问题,避免遗漏和重复。
比如用 要素穷举法:
第一步:识别系统问题(时间、空间、流程、要素)
第二步:按照维度展开
还有金字塔原理里的一些方法,按地理、空间分类,不同论点分类等等。
六顶思考帽
白帽: 事实与数据(客观信息)。
红帽: 情感与直觉(主观感受)。
黑帽: 谨慎与风险(批判、问题点)。
黄帽: 积极与乐观(价值、好处)。
绿帽: 创造与创新(新想法、替代方案)。
蓝帽: 过程与控制(管理思考流程)。
六顶思考帽是一种结构化平行思维,避免混淆,确保全面覆盖不同思考角度(尤其适合团队)。
5Why(5W)思考法
对问题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连续追问 “why 为什么”(通常5次左右,也可以更多次),穿透表面问题、表面现象直达根本原因。
实践 5W 方法:
确认问题:识别需要分析的问题
问“why”:不停的询问问题发生的原因,就是不停的问 why
深入挖掘:深入探索问题的潜在原因
识别根本原因:确定问题更本原因
实施解决方案:应用解决方案来解决更本原因
第一性原理
从最基本的事实和原理推导,而不是从假设开始。
基本事实:剥离表象,锚定不可辩驳的客观事实。哪些是可观测、可验证、不受主观观点影响的物理或数学事实?
根本要素:识别构成系统的“原子级”组件,系统的最小功能单元是什么?这些要素之间如何通过最简规则相互作用?
清晰理解:基于要素和事实,构建无矛盾逻辑模型。要素组合如何产生系统功能?是否存在未被发现的隐藏变量?用基础科学公式构建系统模型,选择逻辑链条最短的解释方案。
创新解决方案:在本质认知上重构系统。将其他领域的基础原理移植到当前问题,用更底层技术实现相同功能,重新定义系统目标。
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是一种系统化、交互式的专家预测与决策技术,通过多轮匿名反馈逐步收敛群体智慧,核心价值在于消除权威干扰、整合多元洞见、挖掘深层共识
匿名征求多位专家意见,汇总反馈,再匿名分发,经过多轮迭代达成共识。
实施步骤:
1、构建专家池
领域覆盖:技术/市场/政策专家比例按问题权重分配
认知多样性:包含激进派与保守派,正反观点
规模控制:15-20人(过少易偏倚,过多难收敛)
2、首轮开放式质询
3、反馈合成与再质询
4、共识收敛与离群值处理
5:生成最终报告
正反清单/利弊分析
列出某个方案或决策的所有潜在好处(Pros)和坏处(Cons)、机会(Opportunities)和风险(Risks)。
可以赋予权重进行量化评估。
矩阵分析法
矩阵分析法(Matrix Analysis)是一种将复杂问题投射到二维或多维坐标轴上进行结构化评估的决策工具,通过可视化呈现要素间的关联与优先级,实现资源优化、风险预警、策略聚焦。
矩阵分析法的核心价值:
降维决策:将多变量问题转化为可操作的二维空间
视觉洞察:直观显示要素分布规律(聚类/离群值)
动态平衡:揭示目标间的权衡关系(如风险vs收益)
策略生成:按象限定位制定差异化行动
上面的正反清单,只列出了 2 种因素,还可以列出更多的因素、选择。用矩阵来表示。
几大经典矩阵模型
1、BCG矩阵(波士顿矩阵,业务组合分析)
(from: boardmix.cn)
明星产品:持续投资
现金牛产品:榨取现金
问题产品:选择性扶持
瘦狗产品:剥离退出
2、 GE-麦肯锡矩阵(麦肯锡矩阵,九宫格综合评估)
麦肯锡矩阵(McKinsey Matrix),也称作九宫格矩阵或者 GE-McKinsey 矩阵,是一种战略管理工具,用于帮助企业评估和优化其业务组合。这种工具最初由通用电气(GE)公司与麦肯锡咨询公司合作开发。
矩阵纵轴:行业吸引力(Industry Attractiveness)
衡量该业务所在行业的潜力与长期前景
常见指标:
市场规模与增长率
行业盈利能力
技术发展趋势
竞争强度
进入壁垒
政策与法规环境
横轴:业务单元竞争力(Business Unit Strength)
衡量公司在该业务上的竞争优势
常见指标:
市场份额
品牌影响力
成本结构与效率
分销与销售能力
技术与研发能力
客户忠诚度
矩阵结构
3×3 共九个格子
纵轴:行业吸引力(高、中、低)
横轴:竞争力(强、中、弱)
强
中
弱
高
1. 增长投资
2. 选择投资
3. 选择性维持
中
4. 增长选择
5. 谨慎投资
6. 限制投入
低
7. 选择性退出
8. 收割
9. 退出
3. 安索夫矩阵(增长策略)
安索夫矩阵是一种分析产品和市场的战略计划工具,由策略管理之父安索夫博士于1957年提出,可用于帮助高管、高级经理和营销人员制定未来增长战略。
它由现有产品开发策略、新产品开发策略、现有市场开发策略、新市场开发策略四个要素组合而成,本质上是从市场维度和产品维度的视角来看待企业经营的具体业务,使企业针对不同的产品和市场类型,分别采取不同的市场策略。
4、风险评估矩阵
风险矩阵图是基于风险发生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构建的二维坐标系统,通过定性或半定量指标划分风险重要性等级。
操作指南:
红色区:立即干预
黄色区:制定预案
绿色区:监控即可
最后:
上面列出了一些进行全面思考的方法,还有很多其它的方法和工具,比如鱼骨图工具、冰山模型等等,大家可以自行去研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