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世上行走,不是你渡别人,就是别人渡你。
因为一切存在,皆有缺憾,我们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总会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这互帮互助的过程就是“渡”的过程。
所以,人这一生,皆在渡,渡人,渡心,渡自己。
1
渡人,是为善之道
渡人,即容人,也是最纯粹的为善之道。
懂得包容,人缘自然好;斤斤计较,谁也不愿亲近。
人生在世,最关键的便是与人相处,你若包容别人,别人自然会报之以桃。
梁、楚两国是相邻的两个国家,梁国人每日浇灌瓜田,所以他们的瓜果都长得很好。
楚国人很少去浇灌瓜田,所以他们的瓜都长得不好。
楚国人看着梁国人的瓜越来越好,心生嫉妒,便在夜里破坏他们的瓜田。
梁国人得知后,非常生气,便请求梁王准许他们也去破坏对方的瓜田。
梁王感慨道:“相互结怨,如何能了,何必如此心胸狭隘呢?”
于是,他便令人每晚都到楚国人的瓜地去浇灌。
后来,楚国人知道是梁国人给他们浇灌瓜田,楚地的县令便将此事告诉了楚王,楚王为之感到羞愧,并称赞了梁国人的做法,从此,两国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很多时候,我们遭受为难的时候,不一定要给予反击,选择包容,以善意对待,或许能得到更好的结果。
若能学古人一样报以友善来浇灌对方的“瓜田”,双方的感情自然能融洽,矛盾也得以化解。
所以说,包容别人,就是“渡人”,当你将别人的过错所忍受下来,反而选择以一种和善的方式对待别人,这不就是佛家所说的“渡”吗?
今后,学会原谅别人的过错,心怀善良对待别人,包容生活的一切。
2
渡己,是精进之道
渡己,便是修正自身毛病,精进自身的历练。
人这一生,是修行,是磨难,是独力承担的过程。
展开全文
生命中所有的惊涛骇浪,别人只能减缓冲击的力度,但想要化解,还是要靠自己。
人,要学会渡己,才能看清生活的精彩,别人的拨弄,只会让雾散了又聚,终究不如自己亲手施为来得更有满足感。
人,只有不断淬炼自身,才能遇见更好的自己。
曾国藩天分极差,一篇文章背了一夜都背不下来,乡试考了七次才中举。
年轻时做官,也因为自己脾气火爆,受到众人的排挤。
曾国藩除了一些天赋和性格毛病,还有抽烟、好色等毛病,可是,曾国藩又是如何成圣的呢?
读书不行,他就不读通这一页,绝不读下一页;喜欢抽烟,他就下定决心戒烟;好色的话,他就每天写日记骂自己是畜生。
最终,曾国藩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力,修正毛病,精进自身,成就大功业。
人,要学会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寻找到更好的解决之法。
只有当你接纳真正的自己之后,才是你真正开始精进自身的时候,若只知道逃避那个不堪的自己,你永远不可能获得成长。
渡人,先渡己。让自身强大起来,你才能帮到更多人。
3
渡心,是修身之道
佛说:渡人先渡己,渡己先渡心。
生活中,总有不如意之时,若为此一蹶不振,便是对生命最大的浪费。
毕竟,有幸生于世间是难得的福分,每一次的呼吸都是父母用极大代价换来的,我们实不敢为一些琐碎而苦恼不已,开开心心过好每一天,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还有,时间不会为了谁而停留,苦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既然如此,还不如心平气和过好每一天。
人活一辈子,要学会洒脱,看不开的,学会放下,得不到的,学会看淡,不为生活的琐碎而烦恼,不为生活的苦难而忧愁。
人生本就是个不断失去的过程,我们都应该学会从容面对,不让任何事情影响自己的心境。
当一个人学会“渡心”,做到“得失不计、宠辱不惊,去留随意”时,他内心便越发强大,如此一来,修身功夫便越加深厚。
生命如船,每个人都是渡者,在“渡”与“被渡”之间轮回,我们都应该学会渡人,渡心,渡自己。
能渡人,便能容人;能渡己,自身更强大;能渡心,修养自然高深。
往后,做一个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的人,淡然且从容地活着。返回搜狐,查看更多